第一章 冶金工业发展环境
1.1 资源条件
1.1.1 铁矿资源
1.1.2 废钢资源
1.1.3 能源
1.1.4 水资源
1.2 交通运输
1.2.1 交通运输总况
1.2.2 铁路运输
1.2.3 港口码头运输
1.3 冶金工业设备
1.3.1 冶金设备行业产品供给分析
1.3.2 冶金设备行业产品需求分析
1.3.3 冶金设备行业供需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 2016-2021年冶金工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冶金工业经验借鉴
2.1.1 俄罗斯
2.1.2 乌兹别克斯坦
2.1.3 哈萨克斯坦
2.1.4 乌克兰
2.2 2016-2021年中国冶金工业综合解析
2.2.1 冶金工业简介
2.2.2 冶金行业的特点
2.2.3 中国冶金工业发展综述
2.3 2016-2021年中国冶金行业运行分析
2.3.1 冶金行业运行回顾
2.3.2 冶金行业运行现状
2.3.3 冶金行业发展形势
2.4 冶金工业信息化应用
2.4.1 冶金工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2.4.2 冶金行业信息化的三种成功模式探讨
2.4.3 管理信息化是冶金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2.4.4 正确的管理信息化策略支持冶金工业快速发展
2.5 冶金工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5.1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2.5.2 管理弱化影响冶金行业安全
2.5.3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2.5.4 构建行业标准解决冶金安全问题
2.6 冶金工业趋势预测
2.6.1 我国冶金行业的趋势特征
2.6.2 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趋势
第三章 2016-2021年冶金产业链分析
3.1 冶金产业链综述
3.1.1 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介绍
3.1.2 钢铁行业产业链介绍
3.1.3 钢铁产业链结构及特点
3.2 2016-2021年冶金工业上游产业分析
3.2.1 矿采选业
3.2.2 铁矿石
3.2.3 焦炭
3.2.4 煤炭
3.2.5 上游行业对冶金工业的影响
3.3 2016-2021年冶金工业下游产业分析
3.3.1 汽车工业
3.3.2 电力行业
3.3.3 建筑行业(房地产)
3.3.4 机械工业
3.3.5 下游行业对冶金工业的影响
第四章 2016-2021年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分析
4.1 2016-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析
1.1.1 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分析
4.1.1 产量持续增长
4.1.2 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
4.1.3 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4.1.4 行业利润增加
4.1.5 贸易状况分析
4.2 2016-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状况
4.2.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解析
4.2.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简况
4.2.3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
4.3 2016-2021年我国稀有金属冶金工业发展分析
4.3.1 中国稀有金属储藏丰富
4.3.2 稀有金属工业发展态势
4.3.3 稀有金属分品种分析
4.3.4 中国应尽快确定稀有金属储备战略
4.3.5 中国政府大力整顿稀有金属产业
4.3.6 中国稀有金属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4.3.7 2020年我国稀有金属资源预测
4.4 铜冶金工业
4.4.1 我国铜冶炼行业运行特点
4.4.2 中国铜冶炼业发展现状
4.4.3 盲目投资对铜冶炼行业的抑制
4.4.4 中国铜冶炼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4.4.5 加工贸易提振我国铜冶炼的发展
4.4.6 促进我国铜冶炼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4.4.7 未来我国铜冶炼发展规模预测
4.5 铅锌冶金工业
4.5.1 我国铅锌矿概况
4.5.2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发展现状
4.5.3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产业结构
4.5.4 我国仍然存在落后铅锌冶炼生产工艺
4.5.5 铅锌冶炼行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4.5.6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展望
4.6 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问题
4.6.1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主要瓶颈
4.6.2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
4.6.3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矛盾突出
4.6.4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压力
4.7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7.1 提高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措施
4.7.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对策
4.7.3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
4.7.4 人民币升值对有色金属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第五章 2016-2021年黑色金属冶金工业分析
5.1 2016-2021年黑色金属冶金工业整体分析
5.1.1 黑色金属的界定
5.1.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3 黑色金属工业发展概况
5.1.4 黑色金属工业发展规模
5.1.5 黑色金属工业发展特征
5.2 炼钢及轧钢行业
5.2.1 我国炼钢行业取得良性进展
5.2.2 自动信息化助推轧钢业又快又好发展
5.2.3 电炉炼钢业需加快技术创新
5.2.4 国内转炉“负能炼钢”技术状况及趋势
5.2.5 轧钢技术进步的关键要素
5.2.6 我国应强化轧钢技术进步
5.3 炼铁及铸铁业
5.3.1 中国炼铁产业综述
5.3.2 我国炼铁产业分析
5.3.3 我国炼钢产业状况
5.3.4 成本压力下炼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5.3.5 我国炼铁系统循环经济发展解析
5.3.6 我国铸铁产业状况及其差距
5.3.7 我国铸铁熔炼技术的发展
5.4 铁合金工业
5.4.1 铁合金工业简况
5.4.2 我国铁合金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5.4.3 我国铁合金工业存在的差距
5.4.4 我国铁合金工业的发展良方
5.4.5 中国铁合金工业未来的方向
第六章 2016-2021年钢铁工业分析
6.1 2016-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综合状况
6.1.1 钢铁行业规模分析
6.1.2 钢铁行业供给分析
6.1.3 钢铁行业需求分析
6.1.4 国际竞争力现状
6.1.5 国际贸易状况
6.2 2016-2021年我国钢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6.2.1 钢铁行业发展态势
6.2.2 钢铁行业运行状况
6.2.3 钢铁行业运行特征
6.2.4 钢铁行业发展态势
6.3 2016-2021年我国钢铁工业SWOT分析
6.3.1 优势(Strength)
6.3.2 劣势(Weekness)
6.3.3 机会(Opportunity)
6.3.4 威胁(Threat)
6.4 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瓶颈
6.4.1 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4.2 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压力
6.4.3 制约我国钢铁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
6.4.4 欧债危机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的不良影响
6.4.5 中国钢铁供需矛盾加剧
6.5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对策思考
6.5.1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策略
6.5.2 我国钢铁业提高集中度的观点及措施
6.5.3 钢铁行业应加快质量创新和提升
6.5.4 我国钢铁行业“减量化生产”的建议
6.5.5 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第七章 2016-2021年中国重点冶金工业园区分析
7.1 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
7.1.1 园区概况
7.1.2 投资环境
7.1.3 优惠政策
7.2 沈阳冶金工业园
7.2.1 园区概况
7.2.2 园区优势
7.2.3 招商引资状况
7.3 喀左冶金铸造工业园
7.3.1 园区简介
7.3.2 园区现状
7.3.3 组织机构
7.3.4 投资环境
7.3.5 招商政策
7.3.6 园区规划
7.4 建平冶金工业园区
7.4.1 园区概况
7.4.2 优惠政策
7.4.3 园区规划
7.5 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
7.5.1 园区概况
7.5.2 投资优势
7.5.3 招商引资政策
7.5.4 发展前景
7.6 大沥有色金属产业园
7.6.1 园区概况
7.6.2 投资环境
7.6.3 优惠政策
7.7 本溪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
7.7.1 园区概况
7.7.2 园区现状
7.7.3 园区发展条件
7.7.4 产业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7.7.5 园区规划
第八章 2016-2021年冶金工业重点投资企业分析
8.1 中冶集团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经营效益分析
8.1.3 业务经营分析
8.1.4 财务状况分析
8.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6 公司发展战略
8.1.7 未来前景展望
8.2 株冶集团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2.6 公司发展战略
8.2.7 未来前景展望
8.3 中金岭南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6 公司发展战略
8.3.7 未来前景展望
8.4 江西铜业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6 公司发展战略
8.4.7 未来前景展望
8.5 中国铝业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6 公司发展战略
8.5.7 未来前景展望
8.6 宝钢股份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经营效益分析
8.6.3 业务经营分析
8.6.4 财务状况分析
8.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6.6 公司发展战略
8.6.7 未来前景展望
8.7 鞍钢股份
8.7.1 企业发展概况
8.7.2 经营效益分析
8.7.3 业务经营分析
8.7.4 财务状况分析
8.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7.6 公司发展战略
8.7.7 未来前景展望
8.8 武钢股份
8.8.1 企业发展概况
8.8.2 经营效益分析
8.8.3 业务经营分析
8.8.4 财务状况分析
8.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8.6 公司发展战略
8.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 2016-2021年冶金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
9.1 2016-2021年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总体分析
9.1.1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9.1.2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应把重点放在铁前
9.1.3 EMS对冶金行业节能降耗具有显著功效
9.2 2016-2021年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分析
9.2.1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政策
9.2.2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回顾
9.2.3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9.2.4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突出问题
9.2.5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9.2.6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形势
9.2.7 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市场预测分析
9.3 2016-2021年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的节能减排状况
9.3.1 有色金属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9.3.2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9.3.3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的难点
9.3.4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工作重点和建议对策
9.4 2016-2021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状况
9.4.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走再生之路的意义
9.4.2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综述
9.4.3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回顾
9.4.4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9.4.4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规划探析
第十章 冶金工业招商投资解析
10.1 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
10.1.1 行业投融资体制
10.1.2 投资状况分析
10.1.3 投资结构分析
10.1.4 投资风险分析
10.1.5 投资政策建议
10.2 钢铁行业投融资分析及政策建议
10.2.1 行业资金渠道分析
10.2.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0.2.3 行业投资结构分析
10.2.4 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10.2.5 行业总体投资原则
10.2.6 行业资风险分析
10.2.7 投资政策建议
10.3 各省市部分招商投资项目
10.3.1 怀化市华洋有色冶金环保产业园项目
10.3.2 冶金工业园(锦丰镇)项目投资建设态势
10.3.3 山西拟投资打造冶金基地项目
10.3.4 四川投巨资打造省内最大有色金属基地
10.3.5 吕梁投资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
10.3.6 日照欲投设国际一流钢铁产业基地
第十一章 冶金工业政策导向及建议
11.1 冶金行业相关法规
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1.1.2 《冶金矿山安全规程》(井下部分)
11.1.3 《冶金矿山安全规程》(露天部分)
11.1.4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11.2 有色金属冶金工业相关政策法规总析
11.2.1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政策变化状况
11.2.2 2016-2021年有色金属行业政策汇总分析
11.2.3 产业支持政策将是支撑稀有金属价格的主线
11.2.4 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1.3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的政策建议
11.3.1 严格宏观调控及市场准入
11.3.2 限期淘汰落后产能
11.3.3 加大技术开发投入
11.3.4 完善企业重组政策
11.3.5 支持企业“走出去”
11.3.6 强化稀有金属战略性资源开发管理
11.3.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3.8 完善国家储备机制
11.3.9 建立后评价制度
11.3.10 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
11.4 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综合分析
11.4.1 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11.4.2 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变化情况
11.4.3 2016-2021年钢铁行业政策汇总分析
11.4.4 我国资源税改革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11.5 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导向
11.5.1 优化产业地区布局将会有新举措
11.5.2 继续强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
11.5.3 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11.5.4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11.5.5 鼓励企业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11.5.6 加强产业链建设
第十二章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发展及建议
12.1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总体解析
12.1.1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探析
12.1.2 我国冶金工业规划的环保要求
12.1.3 我国冶金渣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12.2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分析
12.2.1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规划初探
12.2.2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2.2.3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12.2.4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
12.2.5 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的挑战
12.3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划分析
12.3.1 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
12.3.2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2.3.3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目标
12.3.4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任务
12.4 地方政府冶金工业发展规划
12.4.1 新疆
12.4.2 甘肃省
12.4.3 河南省
12.4.4 安徽省
12.4.5 四川省
12.4.6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