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方式】即时更新(3个工作日内) Email电子版
【订购电话】13590156548
【报告格式】电子版(PDF)
【QQ 咨询】1977505100
第一章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1.1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构成
1.1.1 产业集群的定义
1.1.2 产业集群的要素构成
1.1.3 产业集群的关键维度
1.1.4 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1.1.5 产业集群相关概念辨析
1.2 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
1.2.1 历史因素
1.2.2 基本因素
1.2.3 市场因素
1.3 产业集群的基本分类
1.3.1 以产业特征及企业间关系分类
1.3.2 从产业层次和实体间关系分类
1.3.3 按产业集群内在关系分类
1.3.4 基于产业集群机制分类
1.3.5 按产业集群产生方式分类
1.4 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1.4.1 专业化特征
1.4.2 技术聚集性特征
1.4.3 网络化特征
1.4.4 根植性特征
1.4.5 学习性特征
1.4.6 以高端型集群发展为方向
1.4.7 空间聚集性特征
1.4.8 开放性特征
第二章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效益分析
2.1 产业集群的综合效应
2.1.1 经济效应
2.1.2 社会效应
2.1.3 创新效应
2.2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耦合
2.2.1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
2.2.2 产业集群内企业关联性与区域经济的耦合
2.2.3 特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优势的耦合
2.2.4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耦合
2.2.5 产业集群同整合区域资源的耦合
2.2.6 产业集群与区域技术创新的耦合
2.3 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
2.3.1 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2.3.2 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2.3.3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4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4.1 通过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外部性
2.4.2 有助于避免和克服地区间产业同构
2.4.3 弱化了自然禀赋对竞争力的影响
2.4.4 推动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转变
2.4.5 通过区域品牌辐射迅速扩大市场
2.5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2.5.1 集群发展助推城市化进程提速
2.5.2 城市化为集群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5.3 集群发展与城市化互动的层次性
2.6 产业集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6.1 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6.2 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2.6.3 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
2.6.4 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2.7 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深度分析
2.7.1 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2.7.2 产业集群的层次与结构
2.7.3 产业集群价值链模型
2.7.4 产业集群价值实现途径
第三章 生物医药产业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分析
3.1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3.1.1 行业范畴及产业链
3.1.2 生物制药市场规模状况
3.1.3 生物制药产能规模分析
3.1.4 生物制药市场竞争格局
3.1.5 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3.2.1 产业发展特点
3.2.2 产业发展规模
3.2.3 产业盈利水平
3.2.4 产业SWOT分析
3.2.5 产业发展模式
3.3 中国生物医药重点细分市场分析
3.3.1 血液制品行业
3.3.2 疫苗行业
3.3.3 基因工程药物行业
3.3.4 抗体工程药物行业
3.3.5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
3.4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3.4.1 同业者竞争程度
3.4.2 新进入者的威胁
3.4.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4.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4.5 替代品的威胁
3.5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3.5.1 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5.2 未来发展形势看好
3.5.3 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3.5.4 产业投资壁垒分析
3.6 生物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运行状况
3.6.1 上市公司规模
3.6.2 上市公司分布
3.6.3 经营状况分析
3.6.4 盈利能力分析
3.6.5 营运能力分析
3.6.6 成长能力分析
3.6.7 现金流量分析
3.7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预测分析
3.7.1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3.7.2 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3.7.3 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第四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4.1 经济环境
4.1.1 宏观经济概况
4.1.2 工业运行情况
4.1.3 固定资产投资
4.1.4 宏观经济展望
4.2 社会环境
4.2.1 居民收入水平
4.2.2 居民消费水平
4.2.3 人口规模与构成
4.2.4 人口老龄化问题
4.3 政策环境
4.3.1 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4.3.2 医药健康政策热点分析
4.3.3 生物医药行业政策分析
4.3.4 国家产业集群政策概述
4.4 技术环境
4.4.1 生物制药技术概述
4.4.2 药品研发注册情况
4.4.3 生物药研发注册规模
4.4.4 生物技术创新规划
4.5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驱动因素分析
4.5.1 金融因素
4.5.2 科技因素
4.5.3 产业因素
4.5.4 一般因素
4.5.5 总结
4.6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效益分析
4.6.1 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4.6.2 能够快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4.6.3 具有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第五章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5.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
5.1.1 金融因素
5.1.2 科技因素
5.1.3 产业因素
5.1.4 一般因素
5.2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析
5.2.1 产业集群格局分布
5.2.2 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5.2.3 产业集群化趋势加强
5.3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5.3.1 美国产业集聚状况
5.3.2 美国产业聚集特点
5.3.3 波士顿/剑桥聚集状况
5.3.4 旧金山湾区聚集状况
5.3.5 纽约/新泽西聚集状况
5.3.6 其他地区聚集状况
5.4 欧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5.4.1 欧洲产业集聚状况
5.4.2 欧洲产业集聚特点
5.4.3 英国聚集状况
5.4.4 德国聚集状况
5.4.5 德国聚集案例
5.4.6 法国聚集状况
5.4.7 其他地区聚集状况
5.5 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5.5.1 亚太地区聚集总况
5.5.2 亚洲地区聚集特点
5.5.3 日本聚集状况
5.5.4 韩国聚集状况
5.5.5 其他地区聚集状况
5.6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5.6.1 宏观指导明确
5.6.2 产学研联合密切
5.6.3 软件配套齐全
5.6.4 充分利用区域人才优势
5.6.5 地区优势得到较好发挥
第六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6.1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6.1.1 基本特征分析
6.1.2 发展优势分析
6.1.3 产业聚集加快
6.1.4 整体发展情况
6.1.5 集群发展成效
6.1.6 集群发展展望
6.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布格局
6.2.1 总体分布格局
6.2.2 集群发展特点
6.2.3 环渤海区域
6.2.4 长三角区域
6.2.5 珠三角区域
6.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规律剖析
6.3.1 产业发展梯队分析
6.3.2 产业基地分布特点
6.3.3 重点园区分布情况
6.4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分类
6.4.1 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
6.4.2 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
6.4.3 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
6.5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6.5.1 制度供给
6.5.2 公共产品供给
6.5.3 软件配套支持
6.5.4 园区监管
6.6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条件分析
6.6.1 基础条件
6.6.2 推动条件
6.6.3 重要条件
第七章 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分析
7.1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概况
7.1.1 发展轨迹
7.1.2 竞争格局
7.1.3 区域分析
7.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综述
7.2.1 产业园SWOT分析
7.2.2 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7.2.3 产业园竞争力分析
7.2.4 产业园区区域发展
7.2.5 产业园区产值规模
7.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7.3.1 统筹规划不足
7.3.2 集群效应不够
7.3.3 产学结合松散
7.3.4 忽视软件配套
7.3.5 研发人才缺乏
7.4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7.4.1 加强宏观统筹整合
7.4.2 完善科学评价体系
7.4.3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7.4.4 增强软件配套建设
7.4.5 推进风险投资体系
7.5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管理要点
7.5.1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7.5.2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7.5.3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第八章 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8.1 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体状况
8.1.1 集群企业合作研发驱动机制
8.1.2 集群企业的发展实力分析
8.1.3 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现状
8.1.4 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状况
8.2 北京市
8.2.1 集群分布格局
8.2.2 集群发展基础
8.2.3 政府政策举措
8.2.4 区域集群分布
8.2.5 集群发展状况
8.2.6 发展策略探讨
8.3 天津市
8.3.1 集群发展基础
8.3.2 政府政策举措
8.3.3 特色集群分析
8.3.4 发展策略探讨
8.3.5 集群发展目标
8.4 河北省
8.4.1 集群发展基础
8.4.2 政府政策举措
8.4.3 特色集群分析
8.4.4 发展策略探讨
第九章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9.1 上海市
9.1.1 集群发展基础
9.1.2 政府政策举措
9.1.3 产业集群分布
9.1.4 产业基地布局
9.1.5 集群发展规划
9.2 江苏省
9.2.1 集群发展基础
9.2.2 政府政策举措
9.2.3 区域聚集板块
9.2.4 城市产业集群
9.2.5 发展策略探讨
9.3 浙江省
9.3.1 集群发展基础
9.3.2 政府政策举措
9.3.3 产业集群分布
9.3.4 发展策略探讨
第十章 泛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10.1 福建省
10.1.1 集群发展基础
10.1.2 政府政策举措
10.1.3 产业集群分布
10.1.4 典型集群分析
10.1.5 主要问题分析
10.1.6 集群发展规划
10.2 广东省
10.2.1 集群发展基础
10.2.2 政府政策举措
10.2.3 基地建设动态
10.2.4 制约因素分析
10.2.5 集群发展规划
10.3 深圳市
10.3.1 集群发展基础
10.3.2 政府政策举措
10.3.3 产业集群分布
10.3.4 产业发展问题
10.3.5 产业发展战略
10.4 广州市
10.4.1 集群发展基础
10.4.2 政府政策举措
10.4.3 产业集群分布
10.4.4 集群规划目标
10.5 珠海市
10.5.1 集群发展基础
10.5.2 政府政策举措
10.5.3 产业集群分布
10.5.4 产业发展问题
10.5.5 产业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析
11.1 湖北省
11.1.1 集群发展基础
11.1.2 政府政策举措
11.1.3 产业基地建设
11.1.4 产业集群状况
11.1.5 主要问题分析
11.1.6 发展策略探讨
11.2 湖南省
11.2.1 集群发展基础
11.2.2 政府支持政策
11.2.3 产业集群分布
11.2.4 主要挑战分析
11.2.5 发展策略探讨
11.3 江西省
11.3.1 集群发展基础
11.3.2 政府政策举措
11.3.3 产业集群分布
11.3.4 产业集群规划
11.3.5 主要区域规划
11.4 重庆市
11.4.1 集群发展基础
11.4.2 政府政策举措
11.4.3 产业基地布局
11.4.4 产业创新能力
11.4.5 园区建设动态
11.4.6 产业发展问题
11.4.7 产业发展建议
11.5 四川省
11.5.1 集群发展基础
11.5.2 项目建设动态
11.5.3 产业集群现状
11.5.4 重点产业集群
11.5.5 集群发展规划
11.6 云南省
11.6.1 集群发展基础
11.6.2 政府政策举措
11.6.3 产业集群现状
11.6.4 影响因素分析
11.6.5 发展策略探讨
第十二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及运行模式分析
12.1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分类
12.1.1 按初始动因(政府/市场)
12.1.2 按初始动因(内部/外部)
12.1.3 空间形成方式
12.1.4 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
12.2 国际产业集群的典型模式
12.2.1 轴轮式产业集群
12.2.2 多核式产业集群
12.2.3 网状式产业集群
12.2.4 混合式产业集群
12.2.5 无形大工厂模式
12.3 中国产业集群的主流模式
12.3.1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2.3.2 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2.3.3 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2.4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运营模式
12.4.1 以资源依托为主的产业集群
12.4.2 以生产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
12.4.3 以科研创新为主的产业集群
12.5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
12.5.1 管理模式
12.5.2 赢利模式
12.5.3 资本运营模式
12.6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模式
12.6.1 创新升级模式
12.6.2 优势升级模式
12.6.3 品牌升级模式
12.6.4 混合升级模式
第十三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典型载体分析
13.1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
13.1.1 园区基本介绍
13.1.2 发展成就分析
13.1.3 招商政策概况
13.1.4 发展经验分析
13.2 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13.2.1 园区基本介绍
13.2.2 园区发展优势
13.2.3 园区产业格局
13.2.4 园区发展实力
13.2.5 园区招商策略
13.2.6 园区项目动态
13.3 武汉光谷生物城
13.3.1 园区基本介绍
13.3.2 园区发展优势
13.3.3 园区运营状况
13.3.4 总体规划分析
13.3.5 发展前景展望
13.4 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
13.4.1 园区基本介绍
13.4.2 园区利好因素
13.4.3 园区创新载体
13.4.4 园区典型企业
13.4.5 园区规划目标
13.5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13.5.1 园区基本介绍
13.5.2 园区运营状况
13.5.3 园区发展动态
13.5.4 发展思路分析
13.5.5 园区发展目标
13.6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13.6.1 园区基本介绍
13.6.2 园区投资环境
13.6.3 园区聚集效益
13.6.4 园区技术支撑
13.6.5 园区发展展望
13.6.6 园区发展规划
13.7 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
13.7.1 园区基本介绍
13.7.2 园区发展优势
13.7.3 园区布局情况
13.7.4 园区发展动态
13.8 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3.8.1 园区基本介绍
13.8.2 园区发展优势
13.8.3 园区发展状况
13.8.4 园区合作动态
13.8.5 园区政策环境
13.8.6 发展思路分析
第十四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招商目标企业
14.1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4.1.1 企业发展概况
14.1.2 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4.1.3 2022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4.1.4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4.2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2.1 企业发展概况
14.2.2 经营效益分析
14.2.3 业务经营分析
14.2.4 财务状况分析
14.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2.6 公司发展战略
14.2.7 未来前景展望
14.3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4.3.1 企业发展概况
14.3.2 经营效益分析
14.3.3 业务经营分析
14.3.4 财务状况分析
14.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3.6 公司发展战略
14.4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4.1 企业发展概况
14.4.2 经营效益分析
14.4.3 业务经营分析
14.4.4 财务状况分析
14.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4.6 公司发展战略
14.4.7 未来前景展望
14.5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4.5.1 企业发展概况
14.5.2 经营效益分析
14.5.3 业务经营分析
14.5.4 财务状况分析
14.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5.6 公司发展战略
14.5.7 未来前景展望
14.6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4.6.1 企业发展概况
14.6.2 经营效益分析
14.6.3 业务经营分析
14.6.4 财务状况分析
14.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6.6 公司发展战略
14.6.7 未来前景展望
14.7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14.7.1 企业发展概况
14.7.2 经营效益分析
14.7.3 业务经营分析
14.7.4 财务状况分析
14.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7.6 公司发展战略
14.7.7 未来前景展望
14.8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4.8.1 企业发展概况
14.8.2 经营效益分析
14.8.3 业务经营分析
14.8.4 财务状况分析
14.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8.6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五章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培育路径
15.1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15.1.1 地理集聚
15.1.2 规模经济
15.1.3 企业之问的联系与互动
15.1.4 集群文化
15.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模式
15.2.1 市场创造模式
15.2.2 产业转移模式
15.2.3 政府主导模式
15.2.4 国内外模式比较
15.3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成要素
15.3.1 成本优势
15.3.2 创新优势
15.3.3 扩张优势
15.3.4 市场优势
15.3.5 专业化优势
15.3.6 集群网络优势
15.4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比较维度
15.4.1 园内企业
15.4.2 园区环境
15.5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
15.5.1 政府因素
15.5.2 技术进步因素
15.5.3 资本市场因素
15.5.4 公共服务平台因素
15.6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体系构建方略
15.6.1 竞争优势的形成基础
15.6.2 独特竞争体系的培育
15.6.3 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系
15.6.4 构建创新型集群园区
15.6.5 建立生态型集群区
15.6.6 完善产业配套政策
第十六章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研究
16.1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1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16.1.2 集聚力不够强
16.1.3 融资渠道有限
16.1.4 群内产业链较短
16.1.5 持续创新力欠缺
16.1.6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16.1.7 服务平台有待优化
16.2 产业集群的战略制定理论
16.2.1 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划分
16.2.2 产业集群各阶段政府角色定位
16.2.3 产业集群布局战略选择影响因素
16.2.4 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原则
16.2.5 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要素
16.2.6 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模式
16.3 产业集群的布局战略深度剖析
16.3.1 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布局战略
16.3.2 技术领先带动的布局战略
16.3.3 以产业链接整合的布局战略
16.3.4 基于产业集中度的布局战略
16.3.5 政策支持型的布局战略
16.4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思路
16.4.1 政府宏观指导及加大协调
16.4.2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16.4.3 构建区域内的人才池
16.4.4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
16.4.5 促进集群内部合作网络的形成
16.4.6 加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
16.5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形成途径
16.5.1 政府牵头发展跨部门协作
16.5.2 发展科技成果转换中介和公共服务平台
16.5.3 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激励机制
16.5.4 创造有利于合作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16.6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招商引资路径分析
16.6.1 招商引资效用分析
16.6.2 建立项目内在关联
16.6.3 建设专业服务网络
16.6.4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16.6.5 加强科技基础建设
16.6.6 完善各环节的关系
16.7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
16.7.1 设立专业研发平台
16.7.2 实现产业协同创新
16.7.3 完善金融服务平台
16.7.4 公共艺术中心建设
16.7.5 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16.8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战略
16.8.1 引入风险资本为集群提供后续资金
16.8.2 优化集群内服务平台运营的机制
16.8.3 严把进入产业集群的企业和项目
16.8.4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6.8.5 加大对新药的研发
16.9 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启示
16.9.1 加大R&D投入
16.9.2 优化产业集群内部价值链
16.9.3 强化国际合作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
报告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SWOT分析法- PEST分析法- 图表分析法-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预测分析法- 风险分析法……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产业链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风险理论- 投资价值理论……数据来源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历史数据、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
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需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