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描述内容
输入关键词搜索海量报告...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
交通运输
金融服务
物流运输
食品饮料
能源环保
家电IT
零售快消
矿产冶金
医疗健康
五金仪表
其它
化工新材
机械制造
互联网+
文体产业
服务行业
地产建筑
轻工服装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收藏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
【交付时间】   即时更新(3个工作日内)

【服务热线】   1359-015-6548

【英文价格】   USD  8000

12800.00
¥12800.00
¥6500.00-6800.00
¥6435.00-6732.00
¥6370.00-6664.00
¥6175.00-6460.00
重量:0.00KG
数量:
(库存899991)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
【交付时间】   即时更新(3个工作日内)

【服务热线】   1359-015-6548

【英文价格】   USD  8000


电子政务行业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政府运营方式。它涉及到政府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在线提供公共服务、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沟通以及内部行政流程的电子化管理等。

 

电子政务行业上中下游

 

电子政务行业的产业链可以概括为由上游的IT硬件和软件生产商,中游的服务提供商,以及下游的政府部门组成。在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涉及IT设备和软件开发工具的生产与制造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构建电子政务系统所必需的基础技术元素,如网络硬件、云计算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其他基础设施产品。这些软硬件产品构成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它们为中游企业提供系统集成、平台搭建、技术支持等服务奠定了关键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及国内替代进口产品计划的推进,国内相关生产制造行业将愈发显现其在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性,同时减少对外商的依赖。行业中游是各类服务提供商的聚集地,包括系统集成商、平台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等。系统集成商的角色是把上游企业提供的软硬件产品集成到政务信息系统中,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作。平台提供商则构建并维护运行电子政务系统所需的软硬件平台,比如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而服务运营商则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保证政务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服务于公众。最后,在产业链的下游端,我们找到了最终用户——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通过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来提升行政办公的效率,改善对社会的服务质量,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公开,从而加强与公民的交流与互动。

 

 

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初步的办公自动化到全面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演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电子政务处于办公自动化阶段,政府部门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文案处理和文件管理,这标志着政府工作方式向数字化转型的起始。随后,在199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三金工程”,包括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国家经济信息化进程,关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电子数据的基本处理。到了1999年,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中国的电子政务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机关不仅使用互联网发布信息,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使得政府服务更加透明和便捷。进入21世纪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政府加强了顶层设计,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规划,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促进行政体制的改革,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至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生活。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深化,电子政务将持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推动政府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电子政务行业分类

 

电子政务行业的分类丰富多样,旨在更有效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从业务领域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可划分为政府间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以及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这体现了服务对象的不同和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服务内容为基准,电子政务又可分为信息发布、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三类,这一分类突出了电子政务服务功能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技术实现上,电子政务包括网站型、OA(办公自动化)型以及业务管理型等多种形式,这些分类反映了电子政务在技术手段和应用实施上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电子政务还可以根据地域、政府部门或应用系统等因素进行分类,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帮助我们从多个维度理解电子政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而促进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电子政务供需情况

 

电子政务行业在中国近年来因政策推动、技术革新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显著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服务效率提升的要求,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84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2%。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加速了市场规模的扩张。中国政府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支持,如“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电子政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在供需两侧,供给侧有各类IT基础设施厂商、电信运营商、公有云IaaS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积极参与竞争,而需求侧政府部门对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了对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需求。行业内领先企业如太极股份、中科曙光、南威软件、数字政通、万达信息、博思软件与浪潮软件等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位置。同时,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拓展,预示着未来电子政务服务的范围和深度都将持续增加,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子政务经营情况

 

电子政务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正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业务范围逐渐广泛。在这一过程中,如榕基软件、浪潮软件、华宇软件等上市公司在行业内起着核心的作用,它们的市场表现和战略调整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不仅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推动了行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此外,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增强,这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对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便捷化需求的增长,电子政务的市场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展望未来,预计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为各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子政务行业优点和缺点

 

电子政务行业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和缺点。在优点方面,首先,它显著提高了行政效率,通过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简化了行政流程。其次,优化了政府决策过程,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和精确,提升了决策质量。再者,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在线办理和咨询等服务,为公众带来了便捷和高效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公众满意度。最后,促进了政务公开,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化,增强了政府公信力,鼓励了公民监督和参与政府工作。

然而,电子政务行业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技术上的风险是一个关键问题,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一旦遭遇故障或安全漏洞,可能会对政务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信息孤岛现象也不容忽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不同系统间的信息难以共享。此外,电子政务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或部门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财务负担。公务员素质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需要公务员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公务员的技能可能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这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效果。

 

 

电子政务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显著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上。市场的分层结构是增长的一个关键特征,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层,这三个层次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电子政务市场的整体框架,并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从2014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以及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的提升。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8年的74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900亿元,电子政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约13.64%,反映了过去十余年间市场的显著扩张。展望未来,IDC预测在“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期,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示着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电子政务行业发展障碍

 

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面临多重障碍,其中技术和安全问题是主要的阻碍因素。由于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一些地区或部门面临技术落后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此外,信息安全亦是一个重大隐患,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时刻威胁着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但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空白和不足,特别是在信息保护和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这增加了电子政务实施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和协调机制的缺失是另一大障碍。电子政务的实施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合作,由于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常常导致部门间信息无法有效流通,资源共享受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率和效果。最后,公众参与度的不足也是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挑战。电子政务旨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鼓励公民参与,但由于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不足和参与度低,这限制了电子政务服务的使用率和公众满意度,进而影响了电子政务项目的成效。

 


第1章:电子政务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电子政务行业界定

1.1.1 电子政务的界定

1.1.2 电子政务的分类

1.1.3 国家统计局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与归类

1.1.4 电子政务相似概念辨析

(1)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2)电子政务与数字政府的区别

1.2 电子政务专业术语说明

1.3 本报告电子政务的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4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4.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4.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2.1.2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电子政务现行标准汇总

2.1.3 电子政务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电子政务行业政策汇总

(2)重点政策解读

2.1.4 政策环境对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中国GDP及增长情况

(2)中国三次产业结构

(3)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国际机构对中国GDP增速预测

(2)国内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增速预测

2.2.3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中国人口规模及增速

(2)中国人口结构

(3)中国城镇化水平变化

(4)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2.3.2 社会环境对电子政务行业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2.4.2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分析

(1)5G网络技术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应用

(2)全光网成为数字政府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4.3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科研投入状况

2.4.4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科研创新成果

(1)行业专利申请分析

(2)行业专利公开分析

(3)技术领先企业分析

(4)行业热门技术分析

2.4.5 技术环境对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电子政务经验启示及中国电子政务市场现状

3.1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

3.1.1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3.1.2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

(1)英国数字政府建设

(2)日本推进政府云服务本土化

3.1.3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经验总结

3.2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3.3 电子政务的需求分析

3.3.1 电子政务需求导向

(1)需求的目标

(2)需求的主体

(3)需求的获取渠道

(4)需求工程

3.3.2 电子政务需求现状

(1)数字政府需求情况

(2)数字政府知晓情况

(3)数字政府使用情况

(4)数字政府反馈情况

3.3.3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1)安全是电子政务的运行之本

(2)高可靠是电子政务的运行保证

(3)高效可提升政府网络运行能力

3.4 电子政务投资建设情况

3.4.1 电子政务投资建设案例

3.4.2 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1)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2)在线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3)政务数据共享步伐加快

(4)电子政务支撑行政治理效能加快提升

3.5 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分析

3.5.1 电子政务市场规模

3.5.2 电子政务市场结构

3.6 电子政务市场竞争分析

3.6.1 政务数据治理市场竞争情况

3.6.2 电子政务市场竞争格局

3.7 电子政务细分市场分析

3.7.1 电子政务硬件市场分析

(1)电子政务硬件市场规模

(2)电子政务硬件市场竞争情况

3.7.2 电子政务软件市场分析

(1)电子政务软件市场规模

(2)电子政务软件市场竞争情况

3.7.3 电子政务服务市场分析

(1)电子政务服务市场规模

(2)电子政务服务市场竞争情况

3.7.4 中国政务云市场分析

(1)中国政务云发展历程

(2)政务云总体架构

(3)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

(4)中国政务云细分市场结构

(5)中国政务云市场区域结构

(6)中国政务云市场竞争情况

第4章: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与平台分析

4.1 电子政务应用领域分析

4.2 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分析

4.2.1 G2G模式分析

(1)G2G模式概述

(2)G2G模式主要内容

(3)G2G模式适用范围

(4)G2G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5)G2G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6)G2G模式发展方向分析

4.2.2 G2B模式分析

(1)G2B模式概述

(2)G2B模式主要内容

(3)G2B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4)G2B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5)G2B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4.2.3 G2C模式分析

(1)G2C模式概述

(2)G2C模式主要内容

(3)G2C模式发展现状

(4)G2C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5)G2C模式发展策略及建议

(6)G2C模式发展方向分析

4.2.4 G2E模式分析

(1)G2E模式概述

(2)G2E模式主要内容

(3)G2E模式应用现状

(4)G2E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5)G2E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6)G2E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4.3 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

4.3.1 政府门户网站平台

(1)政府门户网站概述

(2)政府门户网站特点

(3)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4)政府门户网站存在问题

(5)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对策

4.3.2 行政审批服务平台

(1)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概述

(2)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特点

(3)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4)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存在问题

(5)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发展对策

4.3.3 网上政务大厅平台

(1)网上政务大厅概述

(2)网上政务大厅特点

(3)网上政务大厅建设现状

(4)网上政务大厅对政府的作用

(5)网上政务大厅发展趋势

4.3.4 公文交换平台

(1)公文交换平台概述

(2)公文交换平台特点

(3)公文交换平台功能要求

(4)公文交换平台建设要求

(5)公文交换平台建设现状

(6)公文交换平台存在问题

(7)公文交换平台发展趋势

4.3.5 协同办公平台

(1)协同办公平台概述

(2)协同办公平台特点

(3)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现状

(4)协同办公平台存在问题

(5)协同办公平台发展趋势

4.4 电子政务新平台—微博

4.4.1 政务微博认证规模

4.4.2 政务微博竞争力情况

(1)各省份政务微博竞争力情况

(2)各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情况

4.4.3 政务微博影响力

4.4.4 政务微博存在问题

4.4.5 政务微博规范措施

4.4.6 政务微博功能演变趋势

4.4.7 政务微博发展预测

第5章:中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1 中国电子政务区域发展格局

5.1.1 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5.1.2 各省级及省会城市数字政府发展指数

5.2 北京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2.1 北京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5.2.2 北京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5.2.3 北京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2)政务大数据建设

(3)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5.2.4 北京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5.3 上海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3.1 上海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5.3.2 上海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5.3.3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5.3.4 上海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5.4 深圳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4.1 深圳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5.4.2 深圳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5.4.3 深圳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5.4.4 深圳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5.5 苏州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5.1 苏州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5.5.2 苏州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5.5.3 苏州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5.5.4 苏州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5.6 杭州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与规划

5.6.1 杭州电子政务政策推动

5.6.2 杭州电子政务投资情况

5.6.3 杭州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5.6.4 杭州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第6章:中国电子政务行业代表性企业经营分析

6.1 中国电子政务代表性企业布局梳理及对比

6.2 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经营分析

6.2.1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销售布局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6.2.2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

(6)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6.2.3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4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6.2.5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

(6)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6.2.6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6.2.7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背景及资质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

6.3 电子政务硬件企业经营分析

6.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5)企业资质与技术能力分析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3.2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市场地位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3.3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

(2)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3)企业客户基础及销售布局

(4)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

(6)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7章: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展望及前景预测

7.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展望

7.1.1 趋势一: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

(1)数据赋能

(2)协同联动

(3)服务优化

(4)安全可控

7.1.2 趋势二: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向“全面推进”转变

(1)试点地区将形成一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

(2)国家层面或将制定出台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性文件

(3)各地深入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7.1.3 趋势三:在线政务服务向“协同办、指尖办”转变

(1)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将更加完善

(2)全国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将全面实现整体联动和业务协同

(3)移动政务服务将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7.1.4 趋势四:数字政府建设由“顶层设计”向“落地实施”转变

(1)国家层面将加快数字政府顶层设计规划

(2)更多省市将完成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方案,加快推进数字政府落地建设

7.1.5 趋势五: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向“违法必究”转变

(1)网络安全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将加速制定并印发执行

(2)网络安全执法检查和违法处罚力度将显著加强

7.2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与前景预测

7.2.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

(1)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2)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3)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7.2.2 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分析

7.2.3 电子政务发展前景预测

第8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困境与对策建议

8.1 电子政务投资风险与规避

8.1.1 企业进入电子政务市场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2)法律法规风险

(3)市场竞争风险

(4)技术进步风险

8.1.2 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的风险与规避

(1)启动阶段的风险与规避

(2)实施阶段风险与规避

(3)移交阶段风险与规避

(4)运营阶段风险与规避

8.2 电子政务发展困境分析

8.2.1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8.2.2 缺乏后期维护与整合

8.2.3 缺乏资金支持

8.2.4 立法滞后

8.3 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建议

8.3.1 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8.3.2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弥合数字鸿沟

8.3.3 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政务服务,协调前后台关系

8.3.4 应用新技术增强政务服务,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部分客户
下载订购协议


报告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SWOT分析法
- PEST分析法
- 图表分析法
- 比较与归纳分析法
- 定量分析法
- 预测分析法
- 风险分析法
……
报告运用和涉及的行业研究理论包括但不限于:
- 产业链理论
- 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布局理论
- 进入壁垒理论
- 产业风险理论
- 投资价值理论
……
数据来源
报告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工信部数据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数据库;
部分数据来自业内企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交流访谈;
消费者偏好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与抽样统计;
公开信息资料来自有相关部门网站、期刊文献网站、科研院所与高校文献;

其他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相关统计网站、海外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门网站、其他国内外同业机构公开发布资料、国外统计机构与民间组织等等。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历史数据、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


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需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